关于亲情的作文:感动亲情

时间:2024/02/12 浏览次数:35

  世上有一种情最伟大,就算斗转星移、海枯石烂也不动摇,这便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无私,就算天昏地暗山崩地裂也不改变,这便是父母之爱。

  亲情是慈母手中绵长的线,织出儿女高飞的梦;亲情是严父眼里饱含的泪,映出儿女成长的路。感受亲情,就是聆听绝唱,自然会情到深处泪自流了。

  还记得那位瘦弱的土耳其母亲微颤而痉挛的双臂和那充满希望而坚定的目光吗?那是1993年的一天,土耳其东部一座美丽的小镇因为强烈的地震几乎就要从地图上消失。然而在一处废墟下,顽强地“屹立”着一个女人——不,是一位母亲!此刻的她正用柔弱的身躯,巨人般扛起千斤重的天花板,而在她撑起的空间里是她蜷缩着的小女儿……三天三夜滴水未进,三天三夜坚持着这样不寻常的姿势,是母亲用她不变的执著支撑着女儿的生命……

  我因感动而沉默,因震撼而肃然起敬。母爱伟大,与日月相耀,与星辰同辉。平常我们对亲情母爱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没有感动和体会,甚至麻木,而这一曲母爱之歌可以让花溅泪,使鸟惊心了。

  不能忘记朱自清的父亲那疲惫而高大的“背影”,更不能忘记那斑白而苍老的双鬓。这样一位父亲在家道不景气的时候为儿子送行:拖着肥胖的身躯,竭尽全力攀过高高的月台。为的就是让儿子在旅途中有橘子解渴吗?不仅如此,父亲为儿子操劳一生,送行的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对儿子深深的爱和希望。

  我百感交集,这位父亲正是生活中的千百万个父亲,平凡而又质朴,他们为了生活操劳一生,为了儿女竭尽全力。他们不管自己过得有多难,总是一生守望,希望儿女在外平平安安,学业有成,家庭幸福。

  俗语“娘想儿来路来长,儿想娘来扁担长”说的正是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亘古不变的,路有多长爱有多长,相比之下,儿女对父母的爱又是何其短暂。是啊,我们都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怎么会感动?又怎么谈得上报恩?等到我们体会到这份情时,父母已是垂垂暮年,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让我们学会观察,学会体会,学会感恩吧!体谅我们的父母,关爱我们的父母,照顾我们的父母吧!

  

  •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 八百孤寒

    唐朝大臣李德裕,出身阀阅世家,晚年位居宰相,官高爵显。史称其对家世寒微、无以依恃的读书人常能施以援手,为他们的科第仕进开方便之门。因此,故深得孤寒士子好感。后李德裕在党争中失败,被贬为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蒙恩士子对他被贬荒远,都一掬同情之泪。 当时有人作诗云:“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后因以“八百孤寒”指贫寒之士或喻处境困难、极需要提携的人。